科创实验室
2025“兴渝杯” 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
智能制造 智能装备 纤维及复合材料 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动力装备 AI 及机器人
中国重庆市渝中区
2025-08-27 09:00 ~ 2025-09-30 18:00
我要报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协同发力,聚焦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全方位引进用好人才,让巴渝大地成为各方人才荟萃、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请填写报名表单(报名表单信息由活动发布方设置,仅用于本次活动。)
每个活动只能提交一次,如需重新报名,请联系发布方(创业大赛指南)后台删除旧的报名数据
提交 取消
活动详情

一、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人才研究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单位: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制造业人才服务中心、重庆孵化器协会、重庆商界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高层次人才智慧服务港、重庆现代制造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西部(重庆)科学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重庆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重庆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重庆数智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重庆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二、大赛内容

大赛设创新赛、创业赛、境外赛3个组别,分主导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星”产业集群等4个赛道进行比赛。

(一)创新赛。面向全国征集符合重庆市产业发展方向,具备较高的创新性和商业化、市场化潜力的创新项目,通过现场路演、项目对接、金融扶持等,完成项目在渝落地孵化。

(二)创业赛。面向全国征集符合重庆市产业发展方向,并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初创型企业,具有创新、成熟的技术或完整的商业模式,通过现场路演、项目对接、金融扶持等,完成参赛项目在渝的发展支持。

(三)境外赛。面向海外、境外征集具有创新性,符合重庆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现场路演、项目对接、金融扶持等,完成项目在渝落地孵化、发展支持。

(四)项目对接会。集中组织大赛(含历届)优秀项目走进重庆有关区县、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等开展项目对接、成果推介;为优秀项目配备科创陪跑队伍,结合项目前景与市场需求为项目“问诊把脉”,邀请有关区县招商负责人讲解相关政策,邀请制造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进行资源对接、互动交流等。

(五)创新成果展。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官网线上展示大赛(含历届)创新成果,决赛现场线下实物展示大赛(含历届)孵化企业及相关技术、产品等。

(六)成果落地跟踪。建立成果落地转化跟踪服务机制,持续跟踪项目对接成果,促进项目落地和实施,定期做好项目回访。

 

三、赛道领域

1.主导产业集群赛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领域项目。

2.支柱产业集群赛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项目。

3.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赛道:包括但不限于新型显示、轻纺、高端摩托车、生物医药、轻合金材料和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领域项目。

4.“新星”产业集群赛道:包括但不限于卫星互联网、元宇宙、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生命科学、未来能源、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动力装备、AI及机器人、农机装备、服务器、纤维及复合材料、智能家居、合成材料、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现代中药、智能制造装备、医疗器械等领域项目。

 

四、参赛条件

创新赛

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报名参赛时,尚未依托参赛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注册创办企业,且有来重庆市创业意愿和落地规划。

2.项目具有创新性,符合重庆市产业发展方向,其成果、产品或服务有较大的潜在需求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3.参赛项目所提出的成果、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参赛人员对参赛项目拥有合法自主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无违反竞业禁止、保密约定等情况。

4.入围2023、2024“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决赛的项目不得重复参加本届大赛。

创业赛

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报名参赛时,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企业,且有来重庆市创业意愿和落地规划。

2.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拥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完整的商业模式,符合重庆市产业发展方向。

3.企业发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知识产权纠纷和违反竞业禁止、保密约定等情况。

4.入围2023、2024“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项目不得重复参加本届大赛。

境外赛

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参赛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或项目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为非大陆籍或来自境外高校、科研院所等。

2.参赛项目应为意向在重庆市合作(转化)的科研创新项目、与重庆市有关单位进行科研创新合作的项目(课题)或以科研创新成果注册企业的落地项目。

3.参赛项目所提出的科研成果、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参赛人员须对其参赛项目拥有合法的知识产权或使用权(授权),个人或团队应承诺申报材料及比赛过程中无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纠纷、商业侵权等失实或失信行为。

4.入围2023、2024“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的项目不得重复参加本届大赛。

 

五、赛程安排

项目征集(2025年9月30日前)

大赛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定向在欧洲、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和武汉等地设置项目征集区,组织线上线下集中宣讲,全方位吸引优质项目,推介大赛品牌。

资格审查(2025年10月10日前)

由大赛组委会根据参赛条件对成功报名的项目进行集中审查。资格审查通过的参赛项目联合第七届“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决赛获奖项目(12个)共同入围初赛。

初赛(2025年10月15日前)

初赛联动重庆市高层次人才智慧服务港组织专家根据评审指标对参赛项目进行书面评审,结合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择优推荐情况,3个组别4个赛道分别选拔出10个项目,总计120个项目参加复赛;联合重庆市第九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获奖项目(27个)、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参加全国总决赛项目(28个),共175个项目入围复赛。

项目对接会(2025年10月31日前)

10月15日之前,完成优秀项目活动报名,征集招商部门、企事业单位、投融资机构、“金牌陪跑人”等参会人员名单;10月31日之前,组织优秀项目和参会人员现场进行资源对接、互动交流等。

复赛(2025年10月31日前)

复赛联动3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创新赛、创业赛、境外赛3个组别入港分散举行。通过项目路演形式,由专业评委进行打分,取平均分进行排名。3个组别4个赛道分别选拔出2个项目,总计24个项目入围决赛。复赛现场设展示区,集中展示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支持等,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咨询,为各位参赛选手和人才答疑解惑。

赛前集训(2025年11月14日前)

组织进入决赛的项目进行集训,提升参赛项目能力和水平。

决赛(2025年11月14日)

通过项目路演形式,由专业评委进行打分,取平均分进行排名,3个组别分别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胜奖2名。决赛现场设“一站式”金融支持区,邀请银行、风投、机构等金融机构为参赛选手和人才提供金融支持政策咨询。

创新成果展(2025年11月14日)

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官网线上展示大赛(含历届)创新成果,决赛现场线下实物展示大赛(含历届)孵化企业及相关技术、产品等。

颁奖(2025年11月15日)

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邀请相关领导嘉宾为获奖项目(金奖)颁发大赛奖杯、证书及奖金。

成果落地跟踪(2025年12月31日前)

建立成果落地转化跟踪服务机制,持续跟踪项目对接成果,促进项目落地和实施,定期做好项目回访。

 

六、奖项设置

创新赛、创业赛、境外赛3个组别分别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胜奖2名,共计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优胜奖6名。获各等次奖项均颁发证书和奖杯并给予一定金额的奖金。

 

七、政策支持

(一)搭建交流平台。符合条件的大赛获奖项目,可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性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或有关展示交流活动,获得全国性平台展示交流机会。

(二)科创陪跑服务。为大赛获奖项目配备科创陪跑队伍,为人才(项目)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市场拓展、融资发展提供帮助、解决难题。

(三)知识产权服务。大赛将为获奖项目提供免费或优惠的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四)落地扶持服务。符合条件的大赛获奖项目,可优先入驻市人力社保局认定的孵化基地、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等,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工位、财税代账、创业培训、导师赋能、融资对接等全周期孵化服务,并予以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同时,通过市级统筹、市区联动的方式,帮助有需求的获奖项目在相关区县落地,并享受对应区县的落地扶持政策。

(五)金融支持服务。大赛获奖项目及其团队可申请知识产权贷以及最高3000万的企业信用贷和最高100万的个人信用贷,并享有“一对一”金融顾问服务。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提交
评论
  • {{item.nickname}}
    {{timeago(item.add_time)}}
    {{item.question_text}}

联系电话:400-0232-038

电话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