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道设置
围绕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区主导产业和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京津冀(北京)、环渤海(烟台)、大湾区(深圳)三个国内赛区和新加坡一个国外赛区,每个赛区征集项目不少于15个,总数不少于60个,大赛落地创业项目总数不少于10个。
二、赛程安排
(一)大赛启动(8月上旬)
通过国内外各类媒体和渠道,广泛发布大赛公告,启动大赛。
(二)项目征集(8月—9月)
依托第三方机构渠道资源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项目征集,针对赛事亮点、赛事奖励等方面,联合海内外各大新闻媒体、行业媒体、海外协会、学联、引才工作站等渠道进行报道和宣传,发动不少于60个专业领域项目报名参赛。
(三)赛区初审(10月上旬)
根据项目报名情况,邀请行业领域评委专家、投资机构专家对报名项目把关,各赛区筛选出不少于12个项目进入赛区预赛。
(四)赛区预赛(10月下旬)
10月底前举办预赛,邀请通过初审项目进行现场路演答辩,各赛区推荐不少于7个项目晋级决赛。
(五)创业训练营(11月上旬)
针对晋级决赛的项目,邀请具有创新创业大赛评审经验的专家、业内知名导师进行授课和分享,主要内容包括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解析及项目申报筹划、中小企业高效持续融资办法、知识产权管理等;邀请参赛项目到新区重点产业园区、企业进行实地对接考察,了解区内企业成长路径及创业氛围。
(六)大赛决赛(11月中旬)
比赛形式为项目路演+评委质询,根据评审专家打分结果,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公布获奖名单。决赛结束后,组织颁奖、项目签约、对接交流等活动。
(七)落地跟踪服务
安排服务专员对获奖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协助获奖项目在获奖名单公布后90日内完成注册落地。
三、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为有意向在黄渤海新区创(领)办企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项目。具体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人选为创业项目的负责人,所学专业须与其实施项目一致或相近,在本届大赛公告发布之前在烟台市未注册过企业,具有在烟台合作落地的意向;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原则上应在海外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海外工作经历(在国内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或访问学者研究工作1年以上或在世界500强企业国(境)外总部、区域总部或子公司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2年以上,并担任中、高级职务);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项目落地后,须为企业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35%。
(二)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能够产业化;创业计划书完备,商业模式清晰,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有良好的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三)参赛人选只能以一个项目参赛,同一个创业项目只能参赛一次。参赛人选应确保本人、项目等信息真实可靠,如有虚假,大赛举办单位有权取消其参赛和获奖资格。
(四)已在烟台市申报入选国家、省、市、区人才工程、项目的人选,或在往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留@八角湾”中国·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大赛获奖落地的人选,不接受报名。
(五)参赛项目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四、大赛奖励及扶持政策
大赛原则上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奖励及扶持政策如下:
(一)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在新区注册运营后,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
(二)获奖项目在新区注册并正常运营的,按照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有关政策规定兑现相关待遇。
(三)设置投资绿色通道,优秀项目优先获得投资机会。
(四)优先推荐获奖项目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创业大赛,申报有关人才工程。
(五)为获奖项目定制科研、市场资源对接、政策申报、成果转化、培育提升等于一体的三年服务包。
(六)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获奖落地项目设有专门配套资金,对在本赛事获奖并落户泰和新材园区的项目,符合相关孵化条件的,原则上可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投资。
五、项目签约与履行
(一)签约。获奖项目负责人与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签订项目扶持资助协议。获奖项目落户扶持期间,实行全程契约化管理和路径图式支持,明确目标导向,实现可控管理和有效服务。
(二)履约。获奖项目负责人应按协议约定,积极组织项目转化实施,在人员招聘、实际投入、科研创新、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加快推进,全力实现实质性运营。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视项目达到的扶持条件和标准,及时兑现相关政策待遇。
(三)退出。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对履约不力、未达到相应扶持阶段标准条件,在给予适当宽限期后仍无明显进展的,解除扶持资助协议,终止创业扶持。对发现恶意套取资助资金的,将追回有关资金,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联系电话:400-0232-03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