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数据局、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翱翔国际会议中心
协办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产业联盟
二、赛程说明
启动报名(2024年12月5日)
参赛队伍需要在华为云官网完成报名及组队。大赛组委会将提供参赛所需的云资源。
提交作品(2024年12月5日-2025年4月30日)
1.参赛队伍需要上线至少一个作品,鼓励提交多个作品。针对每个作品,需要参考组委会提供的PPT模板进行提交;
2.作品可以反复迭代,以截止日前最后提交的版本进行评比,请选手做好版本管理。
初评阶段(2025年5月8日-2025年5月13日)
专家团队依照评审规则,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并公布入围名单。
答辩阶段(2025年5月15日-6月)
入围团队进行路演答辩,专家团队根据作品质量及路演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给出最终排名结果。
颁奖(2025年6月)
颁奖,地点待定
*赛程时间可能因实际情况调整。
三、赛道设置
赛道一:开放赛道
参赛团队按照赛事主题和内容,结合XR、AI等前沿数字化技术,自行选择赛题,提供参赛方案。赛题包括但不限于:
>> 赛题方向一:面向消费者旅游体验提升
>> 赛题方向二:面向文旅资源方/主管部门运营管理能力提升
>> 赛题方向三:文物监测与分析修复
>> 赛题方向四:数字IP创新应用与价值转换
>> 赛题方向五:其他
赛道二:揭榜挂帅赛道
根据西安文旅资源及有关部门发布的真实项目需求,拟定赛题内容和具体项目场景,需求方提供开发所需要的场景及数据,由参赛选手自由选择。
赛题一:AI内容生成
赛题解读:
生成图像、语音、文本、视频等内容,通过优化提示词工程,针对文旅景区生成视频、海报、宣传脚本、交互问答、消费新场景等;
具体题目:
>> 题目1:结合黄陵“古柏”IP,利用3D扫描、高分辨率成像等技术,借助AI为“古柏”设计创新形象和精神内核,打造黄陵重要品牌IP
>> 题目2:围绕《千秋业》主线开放部分剧情及人物,利用AI技术生成剧本,打造宣传短剧
赛题二:多模态感知
赛题解读:结合图像、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关联融合形成事件分析、潜在风险识别、舆情监测、文物资产监测等
具体题目:
>> 题目1:打造西安市文旅一站式服务平台,基于政务公共数据及文旅产业相关数据,进行隐私算、数据融合,形成态势分析、客流分析、舆情监测、风险识别,协助政府端进行文旅产业监管;搭建文旅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搭建游客公共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景区门票购买、AI伴游等公共服务功能。最终形成G、B、C三端一站式服务目标。
>> 题目2:根据秦岭区域农家乐相关数据,设计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方案,实现统筹规划、实现客流量分析、辅助决策、风险预测等功能
>> 题目3: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文物、遗址类文化遗产赋存环境以及客流数据的实时判断与分析。系统需整合并处理来自各类文博场所的馆藏信息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如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文物病害数据以及旅游者的行为数据(如游览路径、停留时间、关注度等)。通过构建智能分析模型,对文化遗产的保存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及预警。
>> 题目4:设计非结构化数据整合方式,整合西安市“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形成文化资源库和旅游资源库,能够实现快速检索,融合关联等管理功能
赛题三:LBE大空间
赛题解读:将数字内容与需求方提供的场地结合,通过XR和移动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具体题目:
>> 题目1:基于“轩辕黄帝”IP,在空间内打造沉浸式互动内容体验
四、参赛对象
面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或社会开发者,不限年龄、身份、国籍,重点吸引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高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及行业高校团队。鼓励企业及院校组成混编队伍参赛,发挥校企联合优势。
五、参赛要求及组队要求
参赛要求
1. 组队规模:本次大赛为团体赛,自行报名组队,本次大赛不支持现场组队,请参赛队伍在华为云官网完成报名及组队。对不符合组队要求的赛队,赛务组有对其取消参赛资格的权利。
2.鼓励企业及院校组成混编队伍参赛,发挥校企联合优势。
3. 参赛作品不可存在抄袭等行为。
组队要求
1.报名成功后,需由队长在<我的团队>创建队伍,其他队员搜索队伍名称加入。
2. 队伍成员申请加入团队,队长审核通过后,方可加入本团队。
3. 个人参赛报名后同样需要组建队伍,个人作为队长。
4. 队伍组建成功后,由队长填写参赛确认书,用于领取平台代金券。
5. 团队成员上限5人(指导老师除外,后续会有组委会工作人员审核报名人员身份以及信息,如涉及作假或超出报名上限,将会进行删除处理,不予展示在证书上)。
6. 鼓励企业及院校组成混编队伍参赛,发挥校企联合优势;鼓励化工类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开发者联合组队参赛。
7. 考虑到联合组队的可能,每个团队可以有0-2名指导老师。其中,纯高校团队必须至少配有1名指导老师。
8. 指导老师报名并加入参赛团队,并在作品PPT的团队介绍中体现,每位老师不能指导超过3支团队。
联系电话:400-6311-885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