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部署,为深入推进国际人才领域系统集成性改革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通行、工作、创业、生活等方面为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保障,加快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制定如下措施。
一、提供更加便捷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服务
1.为经浦东新区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签发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或根据需要提供长期工作类居留许可。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审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支持人才申办人才(R字)签证。
2.为浦东新区用人单位邀请前来开展重要科研、交流、商贸等活动的外籍人才签发访问(F字)、贸易(M字)签证。
3.对急需来浦东新区从事商贸合作、访问交流、投资创业等非外交、公务活动,来不及在境外办妥签证的外籍人才提供口岸签证便利,对有再次来华意愿的可换发多次往返的签证。外籍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可按规定办理相应类别口岸签证并享受相应便利。试点实施电子口岸签证,全程网上办理,无需纸质材料,免交护照原件,免贴纸质签证。为外籍高端人才提供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快捷通道便利化通关服务。
4.优化短期团聚(O2)、短期私人事务(S2)签证申办及延期所需的相关亲属证明手续,为外籍人才探亲提供便利。符合条件的还可换发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
5.实施浦东新区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制度,经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申请办理在华永久居留,简化材料、缩短时限。在沪工作且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人才以及在浦东新区连续工作满四年的外籍华人,可申请办理在华永久居留,其外籍配偶和未满18周岁的子女可随同申请。
6.大力推动永久居留身份证(五星卡)的社会应用便利化举措在浦东新区落地,保障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享受口岸通关、住宿、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就医等场景的便利应用。
二、实行更加开放的工作准入机制
7.实施与产业需求相街接的外籍人才引进机制,对浦东新区重点产业紧缺岗位目录内的外籍人才,可办理相应类别工作许可证。
8.对处于创业期的外籍人才及团队成员,允许相关园区和孵化载体为其申办工作许可证。
9.进一步放宽外国专业人才(B类)来华工作许可年龄限制。
10.优化外国医师从业审批流程,推动短期行医许可证、工作许可证、工作类居留许可审批程序衔接,缩短外国医师从业审批办理时限。
11.将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范围,从外国高端人才(A类)扩大至外国专业人才(B类)和其他外国人员(C类),实现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可“一口受理、并联审批”
三、强化创新创业综合支持
12.鼓励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申报浦东新区“明珠计划”,为入选人才提供一次性资助、团队建设、科研攻坚创业投融资、安居配套等激励措施。
13.对海外院士在浦东新区创办企业的给予补贴,对用人单位引进海外院士或设立海外院士科创基地给予资助。
14.为进入浦东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的外籍博士后,提供科研项目资助和生活补贴;对博士后出站后留(来)浦东新区创业或就业提供专项资助。
15.拓展“浦东国际人才驿站”全球服务网络,为来浦东新区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等搭建职业发展首站和创业首站平台,提供7-14天免费人才公寓、3-12个月免费创业工位、岗位推介、创业辅导、投融资对接、参观考察等综合服务。
16.持续开展浦东新区“全球名校人才直通车”系列活动,为知名高校优秀外籍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对接等服务。
17.优化浦东国际人才港功能和布局,在张江、陆家嘴、金桥、保税区、花木等外籍人才集聚区域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受理创新创业对接、生活配套指引、活动交流等
四、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
18.优化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重点推动花木、金桥、陆家嘴、张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区域的受理环境建设。联合中国银联,率先推动银行与支付机构进店布放或升级银行卡受理机具,加大宣传拓展力度,引导更多商圈商户参与,打造一批外籍人才支付便利化示范商圈。
19.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在浦东国际机场、国际港口等外籍人才入境第一站,加快宣传普及境内电子钱包绑定境外银行卡、境外钱包和银联旅行通卡进行移动支付。进一步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产品,提升外籍人才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在公交地铁、便利店、餐饮等场景,联合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推出消费券、参与购物节活动,在浦东新区率先形成移动支付便利措施规模化推广。
20.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倡导商户张贴支持现金收付标识标牌,做好零钱备付,引导商户支持现金支付。支持银行加速在浦东新区推广标准化、多样化的人民币现金“零钱包”产品,在浦东国际机场、涉外酒店等场所增设外币兑换机构和设施,为外籍人才生活圈、工作圈周边布放自动取款机给予支持保障,便利使用境外银行卡支取人民币现金。
21.便利外籍人才和家属开立本外币银行账户,仅需凭外国护照即可开立账户,支持外籍人才通过用人单位在来沪前申办银行卡。强化与银行的人才服务对接,完善银行双语服务,鼓励银行提供相关协议文本双语版,提升银行开户服务体验。支持中国银联率先在浦东新区开展以“锦绣中华 支付无忧”为主题的外卡外包专项服务,覆盖景区、购物、餐饮场景的重点商户,为外籍人才提供支付优惠。
22.持续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在浦东国际机场、国际港口以及景区、公交地铁等重点区域,布放分发手册、卡片、折页等便利支付宣传品,培训志愿者协助外籍人才进行外币兑换、自动取款机取现、办理旅行通卡、开通移动支付等。
23.提高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度,支持在沪工作的外籍人才个人通过线上渠道办理购付汇FASTPASS,并免于提供重复性材料,简化办理合法收入购付汇的证明材料和税务凭证要求,为外籍人才提供可分次、可跨行、零审单的“一件通”薪酬购付汇服务。
五、构建国际化教育医疗服务体系
24.扩容现有公办学校国际部。在重点区域前瞻性布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25.建设一批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和特色学校,多渠道开发融通中外的国际理解及国际化品牌课程。
26.引进更多优质国际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国际医疗部,推进医疗支付体系与国际接轨。
27.发布外籍人才就医便利化指引,为外籍人才提供涉外医院资讯服务信息。
六、打造高品质宜居安居环境
28.制定浦东新区国际人才社区标准体系,在金桥碧云、花木联洋等区域建设更加国际化的配套设施,强化涉外服务功能,发展更多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
29.积极探索社会融入服务创新,在外籍人才集聚区域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移民融入服务站,强化专职涉外社工队伍建设和培训,支持各管理局(管委会)、街镇、社区、社会组织等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引导更多教育机构开办汉语培训班,推广外籍人才便民“服务包”举措。
30.在浦东新区人才安居信息服务平台推出更多优质房源信息,提供全景式导览、可视化看房、一键式选房服务。在外籍人才住房需求集中区域,提升人才公寓运营机构、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涉外服务水平,为外籍人才租房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优质服务。
31.为短期居住外籍人才申办国内驾照提供便利,开设境外换证业务专窗,提供中英文对照告知单,允许确有需要的外籍人才携带翻译人员陪同办理。
32.推广来沪工作的外籍人才入境前委托用人单位申办国内手机卡服务,支持相关运营商与各园区开展项目宣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33.在外籍人才集聚社区设立涉外法律服务站,开展涉外普法宣传,发放涉外法律服务手册,为外籍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培育涉外纠纷调解组织,支持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参与涉外调解活动。依法依规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提供涉外法律援助服务。
34.在上海国际服务门户宣介推广浦东新区对外籍人才便利措施和特色服务。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外籍人才提供智慧金融支付、特色文旅服务、快速网络通信、便捷本地交通等综合服务。在外籍人才较为集中的社区、园区、商圈、景区等场所,完善双语服务和指引标识体系,提供工作生活指引、服务手册等。
信息来源:浦东新区人才政策服务平合
原文链接:
https://www.pd-italent.com/Article/202412/202412050006.shtml
联系电话:400-6311-885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