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风正劲,奋楫正当时。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省政府关于设立江苏省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2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江苏省钟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
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获批后的短短10天内,这个年轻的高新区接连引来三只“金凤凰”——新加坡氢燃料电池基地、劲旅环境新能源特种车辆基地、印度耐磨介质生产基地三大项目抢滩登陆,在产业版图上激起层层浪花。
“我们考察过其他城市一些未来产业园区,感觉钟楼高新区和我们新加坡铂恩斯特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更契合。”新加坡氢能中国区运营总监朱天伦的话,揭开了项目选址的幕后故事。这家深耕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曾辗转考察多地,却在钟楼高新区找到了“发展坐标系”——不是简单的土地与资金置换,而是一张“链主企业+创新中心+产业生态”的立体大蓝图。
在有光智谷二期的设计方案中,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的轮廓清晰可见:这里不仅是1000万美元投资的生产基地,更是链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淡马锡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的“跨国创新驿站”。未来5年,1亿美元的销售预期背后,是一条从零部件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氢能产业链,如同一条“氢动力”纽带,将常州与狮城的创新资源紧紧串联。
如果说氢能项目是“未来产业的先手棋”那么,印度耐磨介质项目则是“效率制胜的教科书”。
从初次考察到签约仅用30天,无锡唯铬嘉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文君至今记得那个细节:“我们深夜10点询问厂房用电负荷,凌晨2点就收到了定制化方案。”这种“事不过夜”的钟楼速度,让全球高铬耐磨铸件巨头AIA Engineering吃下“定心丸”。当500万美元投资转化为年产能4亿元(人民币)生产线时,厂房外“腾笼换鸟”的旧貌换新颜——曾经“危污乱散低”,如今已蜕变为“新运钟楼创智园”,正见证着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的蝶变。
劲旅环境的10亿元新能源特种车辆项目,则像是一枚“产业协同的棋子”。这家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的落子,不仅带来160亩土地上的年产值15亿元预期,更悄然补上了钟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当新能源特种车辆的关键部件在园区内实现“步行可达”的配套,一幅“零部件——整车——服务”的产业闭环图景正徐徐展开。
最动人的“软实力”,藏在细节里。“在钟楼高新区,项目招引从来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只要有1%的落地可能,我们就会用100%的力气去拼搏。”钟楼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蒋敏表示,“招推服”一体化的机制体现了“把企业的难事当成自家事”的温度,让钟楼高新区超越了简单的投资目的地,成为企业眼中的“发展共同体”。
德国福士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81天,投产3个月即实现1450万元销售额。数字的背后,是一套名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招商哲学——不是“招进来就撒手”,而是从政策匹配、厂房定制到人才招聘,打造“招商—安商—富商”的闭环生态。
区位优势则是天然的“加分项”。钟楼高新区地处长三角中轴枢纽,南京与上海两大都市圈在此交汇,如同产业资源的“十字路口”。更巧妙的是,它恰好位于常州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几何中心,这种“左右逢源”的位置,让其既能承接核心区的溢出效应,又能构筑独特的产业协同优势。
站在省级高新区的新起点
钟楼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钟楼高新区已建立了以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氢能为先导的未来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钟楼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新材料产业营收规模分别达100亿元、13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产业还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未来
钟楼高新区锚定全市“1028”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高新园区新质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生态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力争到2030年,高企数从目前的128家提升至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从目前的24家提升至6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400件。
推动设立钟楼高新区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企平台设置,全力赋能区域发展。
坚持存量挖掘和增量开发“两手抓”,推动现有“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新材料”优势支柱产业规模倍增,推动以氢能为先导的未来产业规模到2030年突破10亿元。
信息来源:常州发布
4小时前
4小时前
联系电话:400-0232-038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