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实验室
HICOOL WINNERS丨专访卓翼智能任雪峰:在低空经济蓝海中锚定“可靠”坐标
创业大赛指南 2025-05-23 11:52 关注

HICOOL WINNERS:

过去五年,HICOOL大赛共诞生720个获奖项目。每一个激昂瞬间,无数成长身影,共同汇聚成720个创业者故事。

「HICOOL WINNERS」栏目将镜头聚焦于时代洪流中创业者群象,以文字和视频记录他们或惊心动魄、或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照见自己、看见未来。

在HICOOL获奖项目的创业者中,卓翼智能创始人任雪峰的履历堪称耀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带着国内首台军用系留无人机技术创业,借着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创造出打破国外封锁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成立的卓翼智能,拿下HICOOL 2024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如今即将披露数亿融资。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校学霸的创业路上,藏着九死一生的至暗时刻——最难时,他甚至为给员工发工资,抵押了自己在北京的房子。

凭任雪峰的技术实力,在任何公司工作年薪百万不成问题,但他却在九死一生的创业之路上一骑绝尘。是什么让他穿越一个个“小周期”,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又是什么让他躲过一个个创业的坑?带着这些问题,在卓翼智能的展厅里,我们见到了任雪峰。

 

 

任雪峰,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HICOOL 2024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奖项目。

“把一个产品或技术做到绝对国内的Number One”

科学家的技术突围战

2014年,以色列以技术封锁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售系留无人机,造出属于中国的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稳定的、长时间飞行、并且执行特定任务的系留无人机,成为当务之急。彼时任雪峰在无人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他知道论技术,这样的无人机中国完全做得到,可是他也清楚从技术到能够稳定使用的工业级产品,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毅然离开体面的实验室,撕下学术精英的标签,毅然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国外能做的,我们不仅要做,还要做到国内第一。”这句带着血气的誓言,成为卓翼智能十年技术长征的起点。

天枢-100系留型涵道无人机测试中

卓翼智能的初代产品诞生于某写字楼改造的临时车间。任雪峰带着团队在“花园里造飞机”,把高档写字楼变成车间,昼夜调试国内首个涵道型无人机。但在军用级测试中,“仿国外”涵道型无人机始终发挥不够稳定。任雪峰果断推翻方案,借鉴导弹尾翼设计出全新构型。最终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有卓翼智能自主研发的系留无人机扛住了连续8个月、从夏天高温到冬天高寒条件下所有的测试。创造了8级风、零下15℃正常起降作业的纪录,成功碾压十几家央企竞品,最终拿下首个军方大单,同时奠定了中国系留无人机技术的国际话语权。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无人机在8级风中稳悬24小时——这个数据,更是完胜以色列竞品。三年后,以色列同行官网悄然上线“下一代产品”——外形与卓翼TS-A8无人机如出一辙,任雪峰带领卓翼智能实现逆向超越。

TS-A8

拿到军方订单的卓翼智能一时风光无两,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卓翼智能拿到3000万融资(2015年-2017年)。虽然有融资、有订单,但仍然不足以养活团队,资本热潮退去的2018年,任雪峰经历了第一个至暗时刻,甚至需要抵押房产渡过难关。军用订单让卓翼智能磨练了技术、捶打了产品。而真正商业化,才是卓翼智能活得久的支柱。

“从科学家变成一个产品经理,是思维的根本转变”

技术派的商业觉醒

2021年,卓翼智能凭借军方稳定订单拿到北京华控、中科创星两家机构6000万融资。当同行还在靠PPT融资时,卓翼的TS-A8无人机已在陆军某基地服役两年,能在5000米高海拔地区系留飞行滞空12小时。这种“军工级可靠性”成了资本市场的硬通货,连“国家队”都主动抛来橄榄枝。

虽然融资顺利,让卓翼智能平稳度过了疫情艰难的时期。但如何才能民用、如何真正商业化,是任雪峰和团队必须要面对的难题。在消防支队调研时,队长的一句“30层以上只能望火兴叹”,让任雪峰恍然大悟,高空消防灭火,这是无人机最刚需的场景。于是带着团队研发出能挂60公斤水袋、有效灭火高度150米,水平喷射距离26米的TS-X12灭火无人机。价格是进口设备的五分之一,还能在6级风里稳悬12小时……任雪峰做到了,技术绝对的Number One!

这种“场景倒逼研发”的产品思维,让卓翼智能在细分市场打开突破口:新疆戈壁的电力巡检无人机,为了看清200米高空的线缆接头,开发出0.1毫米级缺陷识别的热成像吊舱;内蒙古林区的巡护无人机,为了穿透5米厚树冠,搭载的AI算法能区分“枯木反光”和“隐火热源”,误报率从40%压到5%。

任雪峰坦言,科学家创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而这是最难的。“科研思维是追求技术极致,产品思维是解决用户痛点——前者是‘我能做什么’,后者是‘用户需要什么’。”飞思实验室的仿真平台,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的产品。这个支持多机型开发的系统,如今已成为国内首个无人系统研发平台,飞思实验室已经与3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其提供智能无人系统的开发工具,针对智能无人系统的研发、设计、仿真以及测试等环节,提供飞行控制、视觉导航、集群协同、智能博弈技术的一体化设计及开发平台。同时,飞思实验室还反向推动了卓翼智能在集群协同算法的突破。

当大疆等巨头在消费级市场血战时,任雪峰选择“错位竞争”:不做“航拍玩具”,只造“会干活的机器”。ZMD60多旋翼无人机专为物流设计,60公斤载重、75分钟续航,在云南把“隔日达”变成“小时达”;ZY-E4照明无人机的108000流明亮度,能照亮3000㎡灾区,比传统应急灯车部署速度快3倍。

这些看似“不炫酷”的功能,恰恰是社会安全保障的刚需——2023年,卓翼60%的营收来自政府应急采购,消防无人机在全国28个省市列装。如今,卓翼系留无人机占据国内军用市场80%份额。技术标准提高了百分之三百;价格却只有国外同款五分之一,卓翼智能让以色列军工企业报价单上近百万美金的数字成了笑话。

“创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好风凭借力,低空经济的“隐形冠军”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了2024年3月份两会期间,国务院发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低空经济写了进去,说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2024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卓翼智能进入成长快车道。参加HICOOL2024全球创业大赛时,任雪峰展示了一组数据格外醒目:2020年合同额2852万元,2023年飙升至1.22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5亿元。当年某投资机构提议“先烧钱抢占消费级市场”,任雪峰摇头:“我们的长板在大载重、高滞空,这才是政府应急的真需求。”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 2023年09月26日工信部、国家展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特别指出:“将系留式灭火无人机列为城市特殊场景火灾重点研发攻关装备,计划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 2024年1月4日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针对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应急指挥通信、城市消防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研发基于大载重无人机、无人机集群等装备的快速侦察与灭火技术及系统...”

低空经济的风口加上安全应急装备的政策,自动灭火市场规模1000亿,消防市场规模7500亿。卓翼的消防无人机订单当年暴涨120%,TS-X12机型成为多个省市应急采购清单上的“必选装备”。 “我们不只是卖无人机,更是在搭建低空基础设施。”卓翼的“空天地一体化云平台”已接入雄安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大脑,实现200平方公里内无人机实时调度、避障和任务协同——当深圳某物流园区试点无人机配送时,卓翼的系统能自动规划避开居民区的航线,将配送时效压缩至15分钟,且零事故率。除了技术出众,稳定更是卓翼智能的制胜法宝。

在偶然中寻找必然

一个技术派的底层逻辑

创业九死一生,“我走到现在,充满了偶然,但其中,也有必然”。回顾九死一生的创业路,任雪峰把成功归为“三个必然”: 

第一,军工级稳定、卓越的产品表现,是刻进骨髓的必然。当团队在常州的写字楼里把初代无人机摔了几十次时,他们遵循的是军方“零故障”标准——每个螺丝的12道防锈处理、电机轴承的航天级润滑材料,这些在民用市场看似“过度严苛”的细节,恰恰成了打开政府和军方市场的钥匙。

第二,坚持无人机的大脑完全自研,是穿越周期的必然。当同行依赖外部采购时,卓翼自研30%的核心航电系统(飞控、导航模块等),剩下70%与国内200家供应链企业深度绑定。这种“自研+生态”的模式,让他们在无人机均价下跌15%的2024年,毛利率仍保持28%,远超行业15%的平均水平。 

第三,人才密度是技术落地的必然。300人的团队里,70%是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占比80%。任雪峰坚持随研随测,在河北怀来建设测试基地,只为随时研发随时测试。这种“产学研用”一体的机制,让卓翼的专利池以每年30项发明专利的速度扩容,80余项知识产权中,60%转化自一线场景反馈——比如针对森林消防开发的AI火点识别算法,误报率从行业平均40%压降至5%,成了林业部门的“刚需装备”。

低空经济浪潮中的领航者 

铆定“可靠”二字不动摇

2024年年底,卓翼智能的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ZTX260灭火无人机的200米高空作业演示,让国外同行惊叹:“中国企业把技术做到了极致。”而任雪峰更看重的是背后的行业变革——当低空经济被写入30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卓翼的全系产品已覆盖应急、物流、巡检等9大场景,成为低空基础设施的核心参与者。 

ZMD60(消防版)

在他看来,创业的“偶然”是赶上了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政策东风,而“必然”是对“可靠”二字的十年如一日:从抵押房产时的孤注一掷,到拒绝资本概念包装的清醒,再到零下40℃测试舱里的偏执,本质上都是对“让无人机真正解决刚需”这一信念的坚守。他说:“无人机不该是空中的玩具,而该是扎根地面的安全守护者、效率提升器。当每一台设备都能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当每一次飞行都能为生命财产保驾护航,这才是技术创业的终极意义。” 

在技术与场景的碰撞中,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像任雪峰这样的“技术派实干家”,正在用产品定义行业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中国硬科技创业最动人的模样:不追风口,不炒概念,只是脚踏实地,把每一个零件、每一行代码、每一次试飞,都做到极致。因为他们深知:在科技创业的赛场上,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那些把技术磨成“硬通货”的人。

写在最后:

2025年初的“国运”讨论里,DeepSeek与动画片《哪吒》各成焦点。真正的国运密码,更是藏在像任雪峰这样的创业者们的十年深耕中,藏在卓翼无人机机身上刻着“中国制造”四个字闪着的光里。

当每个行业都有这般“十年磨一剑”的创业者,当每个领域都矗立着技术实干的“卓翼智能”,中国科技腾飞的底座,便在这脚踏实地的深耕中悄然夯实。这,才是一个国家科技自立最坚实的底气。

HICOOL向每位脚踏实地的科技创业者致敬。

信息来源: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本网站联系。

联系电话:400-0232-038

电话

回到顶部